【CGI特效係咩?】一文睇晒CGI同傳統特效嘅分別,電影迷必讀!
1. CGI特效嘅基本概念
各位電影迷,睇戲嗰陣有冇諗過,點解而家啲電影可以咁多誇張嘅場面,好似《阿凡達》啲外星世界,又或者《復仇者聯盟》入面嘅無限戰爭大場面,究竟係點樣做出嚟㗎?咁就一定要講下CGI特效呢樣嘢喇!
CGI全寫係Computer-Generated Imagery,廣東話可以叫做「電腦生成影像」。簡單啲講,就係用電腦軟件創造出嚟嘅虛擬影像,可以係人物、場景、特效,甚至係成個虛構世界。CGI技術由80年代開始發展,到而家已經成為電影製作不可或缺嘅一部分。
"CGI唔單止係技術,更係一種藝術表現形式,讓導演可以實現任何天馬行空嘅想像。" — 著名視覺特效總監John Knoll
你可能會問,點解CGI會咁重要?原因好簡單:
- 可以創造現實中不存在嘅事物(例如外星生物、未來城市)
- 能夠重現歷史場景或已滅絕生物(例如恐龍)
- 避免演員進行危險動作(例如高空墜落、爆炸場面)
- 成本效益比搭建實景更高(尤其係大規模場景)
2. CGI特效嘅發展歷史
等我一陣同大家回顧下CGI嘅發展歷程,你就會明白點解而家啲電影可以咁犀利!
2.1 早期發展(1970-1980年代)
CGI嘅起步可以追溯到1973年嘅《Westworld》(西部世界),係第一部使用數碼影像處理嘅電影。不過真正令人眼前一亮嘅,係1982年嘅《Tron》(電子世界爭霸戰),首次大規模使用電腦生成影像。
2.2 技術突破(1990年代)
呢個時期有幾部里程碑式嘅電影:
- 《侏羅紀公園》(1993):首次創造出逼真嘅數碼恐龍
- 《玩具總動員》(1995):第一部全CGI動畫長片
- 《鐵達尼號》(1997):將CGI與實景完美結合
2.3 現代發展(2000年至今)
進入21世紀後,CGI技術突飛猛進:
- 《魔戒三部曲》(2001-2003):大規模群眾場面和生物創造
- 《阿凡達》(2009):3D CGI技術嘅革命
- 《復仇者聯盟》系列(2012-2019):複雜嘅動作場面和角色互動
年份 | 里程碑電影 | 技術突破
-----|------------|---------
1973 | 《Westworld》 | 首次使用數碼影像處理
1982 | 《Tron》 | 大規模CGI應用
1993 | 《侏羅紀公園》 | 逼真生物創造
2009 | 《阿凡達》 | 3D CGI技術革命
2019 | 《獅子王》 | 全CGI「真人」電影
3. CGI特效與傳統特效嘅6大分別
而家到我哋講返網友最關心嘅問題:CGI特效同傳統特效有咩分別?等我逐點同大家拆解!
3.1 製作方式
傳統特效:
- 實景拍攝為主
- 使用微縮模型、化妝、道具、機械裝置
- 依賴物理效果(爆炸、煙霧、降雨等)
CGI特效:
- 完全由電腦生成
- 使用3D建模、動畫、渲染技術
- 後期製作中加入
舉個例,《星球大戰》原三部曲(1977-1983)用微縮模型拍攝太空船,而新三部曲就全部用CGI創造。
3.2 成本結構
傳統特效:
- 前期成本高(搭建場景、製作道具)
- 但每次拍攝可重複使用
CGI特效:
- 前期成本相對低(不需要實體建造)
- 但人力成本高(需要大量技術人員工時)
有趣嘅係,而家好多電影會混合使用兩者,以達到最佳效果同成本效益。
3.3 創作自由度
傳統特效:
- 受限於物理定律同現實可能性
- 修改困難(例如已搭建嘅場景)
CGI特效:
- 幾乎無限嘅創作自由
- 可以隨時修改調整
例如《阿凡達》中嘅潘朵拉星球,完全由CGI創造,可以實現現實中不存在嘅生態系統。
3.4 真實感
傳統特效:
- 實物拍攝,自然光效同質感
- 但複雜效果可能顯得不真實
CGI特效:
- 需要精心調校才能達到真實感
- 但可以創造完美效果
有個專業名詞叫"uncanny valley"(恐怖谷理論),就係講CGI人物太似真人但又有些少差異時,會令人覺得不安。
3.5 製作時間
傳統特效:
- 前期準備時間長
- 但拍攝後較少後期工作
CGI特效:
- 前期準備相對快
- 但後期製作可能需時數月甚至數年
例如《復仇者聯盟3:無限之戰》嘅CGI後期製作就用咗超過18個月!
3.6 演員互動
傳統特效:
- 演員可以與實物互動
- 表演更加自然
CGI特效:
- 演員經常要對住綠幕想像
- 需要更強嘅想像力同演技
英國演員Andy Serkis就係CGI表演專家,佢飾演過《魔戒》嘅咕嚕同《猩球崛起》嘅凱撒。
4. CGI特效嘅製作流程
知唔知一套電影嘅CGI係點樣整出嚟㗎?等我簡單介紹下個流程:
- 前期概念設計:畫出角色、場景設計圖
- 3D建模:用軟件創建數碼模型
- 材質與紋理:為模型添加表面細節
- 骨骼綁定:為角色添加可動關節
- 動畫製作:創造模型嘅動作
- 燈光設置:模擬現實光照效果
- 渲染:電腦計算最終影像
- 合成:將CGI與實拍畫面結合
成個過程需要幾十甚至幾百位專業人員合作,包括建模師、動畫師、燈光師、合成師等等。
5. 常見嘅CGI特效應用
CGI而家已經應用喺電影製作嘅各個方面:
5.1 環境創造
- 虛構世界(如《阿凡達》嘅潘朵拉)
- 歷史場景重建(如《300壯士》嘅古希臘)
- 災難場面(如《2012》嘅世界末日)
5.2 角色創造
- 外星生物(如《異形》系列)
- 奇幻生物(如《哈利波特》嘅怪獸)
- 數碼替身(用於危險動作或已故演員)
5.3 特效增強
- 爆炸、煙霧等危險效果
- 人群模擬(如戰爭場面)
- 天氣效果(暴風雨、下雪等)
5.4 年齡調校
- 讓演員變年輕(如《愛爾蘭人》嘅Robert De Niro)
- 讓演員變老
- 完全創造虛擬演員(如《星戰》嘅年輕Carrie Fisher)
6. CGI嘅爭議同未來發展
雖然CGI好強大,但都有啲爭議:
6.1 過度使用問題
有觀眾覺得而家啲電影太多CGI,失去真實感。例如《星戰》新三部曲就因為過度使用CGI而被粉絲批評。
6.2 演員失業危機
有擔心CGI會取代真實演員,尤其係而家已經可以用CGI「復活」已故演員。
6.3 未來趨勢
技術發展包括:
- 實時渲染技術(減少後製時間)
- AI輔助動畫製作
- VR/AR技術應用
- 更逼真嘅皮膚和毛髮模擬
7. 點樣分辨電影中嘅CGI?
最後教大家幾個小技巧,睇戲時可以試下分辨邊啲係CGI:
- 注意邊緣:CGI物體邊緣通常過於完美
- 觀察物理:CGI物體嘅運動可能不符合物理定律
- 質感分析:真實物料有細微瑕疵,CGI可能太完美
- 光影一致性:CGI可能與現場光源不完全匹配
- 細節層次:遠處CGI細節通常會減少以節省運算
不過而家嘅CGI技術已經咁勁,有時連專業人士都難分真假!
8. 總結
CGI特效已經徹底改變咗電影製作方式,同傳統特效各有優劣。理想嘅電影製作應該係兩者結合,發揮各自優勢。下次你睇戲時,不妨多留意下畫面中有幾多係真實拍攝,幾多係電腦創造,可能會發現更多樂趣!
記住,好嘅特效應該係服務於故事,而唔係喧賓奪主。技術再勁,都需要好嘅劇本同演技配合,先至係一套真正好睇嘅電影!